“切,不就是個舞獅子嗎?有什么看不懂的?”
舞獅子的師傅卻冷冷一笑。
“有什么?講究多了。咱也別說那沒用的,干脆打個賭。有關(guān)舞獅,我就問你們幾個連小孩都能整明白的常識問題。你要能給我解釋通了,就算你們贏,我們就為你們專門加演一場取樂。可要是你說不出來,那就得為剛才的胡說八道給我們道歉。怎么樣?是爺們不是?敢不敢?”
嘿,本來就是屬斗氣蟲的倆大小伙子,又當著這么多人,哪兒能退后???
于是幾乎沒過腦子就答應(yīng)了下來。
可這一下卻是真崴泥了。
因為別看對面這師傅提出的問題簡單,他們還真就回答不上來了。
第一個問題是,舞獅里的獅子為什么愛耍繡球呢?
真正的獅子誰見它耍過球啊,馬戲團也沒有啊。
這是怎么回事?
第二個問題是,我國的傳統(tǒng)獅子為什么要守著大門呢?
廟宇、宮殿門前都是一對石獅守門,可現(xiàn)實世界里從沒有真獅子看大門的。
這又是怎么回事?
說真的,別說倆大小伙子憋紅了臉,誰也沒了詞兒。
就連現(xiàn)場看熱鬧的觀眾們也都沒有人能答上來的。
而且還必須得說,這倆問題,還真把所有人的好奇心都給提起來了。
于是在大家眾口一詞的支持下,兩個小伙子不得不賠禮道歉。m.biqikμ.nět
這位師傅也終于應(yīng)大家伙的呼吁,當場揭開這個謎底。
“各位各位,這層窗戶紙捅破了其實很容易,我一點不夸張,真的是連小孩兒都能想明白。”
說著,舞獅師傅就帶著微笑去問離他最近的一個小孩兒。ъiqiku.
“小朋友,你知道什么動物愛看家,又愛玩兒球嗎?”
就這樣,酷似皇帝新衣里的一幕出現(xiàn)了。
這個小孩,咬著手指頭只琢磨了一下,就痛痛快快說出了答案。
“狗……”
“哈哈,聰明,答對了!”
隨著這位師傅一挑大拇指的夸,觀眾們空前的騷動起來,因為誰也不敢相信是這樣的答案。
獅子是狗?胡說吧?怎么可能哪!
嘿,這還偏偏就是真的。
隨著這位師傅在現(xiàn)場的鼓噪聲中,抱拳環(huán)繞一拳,正格的民俗知識抖落了出來,算是讓大家開了眼界,長了學(xué)問。
敢情這舞獅還真不簡單。
據(jù)他所,北獅的起源是在北魏時期。
南獅則是唐宋時期由北方傳入的,從歷史上看,就要晚上許多了。
而由于我國本土文化里并沒有“獅”這個東西。
所以“獅”這個詞兒,正是由于北魏佛教興盛,才把這種動物的概念帶入中原。
其實本意指的就是佛教里專司守門的神獸。
“金毛獅子藍毛犼”這句話,不少人聽說過。
這兩種動物同樣都是虛構(gòu)的佛教神獸,并沒有真實的原型。
可世上沒有這種東西又得造像,那怎么辦呢?
我們的工匠就結(jié)合了斯里蘭卡進貢的哈巴狗形象,再加以想象,如同我們的麒麟和龍一樣,造出了這個“獅”。
后來經(jīng)過元朝蒙古洗禮,“獅”的形象變得愈加粗曠、寫實。
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國家的傳統(tǒng)獅子,威風(fēng)與可愛并存。
會玩球,會守門,甚至還有小獅子跟著的原因。
說白了,其原型就是哈巴狗,壓根與非洲的獅子無關(guān)。
而近代的獅子概念之所以會形成。
其實倒是因為有人親眼看見這種真實的猛獸之后,覺得形象很威猛。
才反過頭來牽強附會到我們的傳統(tǒng)獅子形象上的結(jié)果。
否則,這非洲獅子還不定被我們叫做什么呢。
一前一后,這樣的因果關(guān)系,可是萬萬不能搞錯的。
最后還得說明白一點的是。
舞獅的起源是佛教活動。
而舞龍是起源于民間在龍王廟求雨的祭祀圖騰。
從級別上和理論上講,舞獅要高于舞龍。
凡是廟會必有舞獅,而除了龍王廟求雨,不舞龍燈。
至于京城就更特別了。
因為這里一直有天子,歷來連求雨也不能舞龍,那是要殺頭的。
話說到這里,已經(jīng)不光是笑聲了,還響起了一片掌聲。
甚至連兩個本覺著自己落了面子的小伙子都挑了大拇指。
因為獅子身上被這位師傅講述出了這么多淵源,其精彩絕倫的程度并不亞于真正的表演。
他們不但聽入了迷,不再為自己無知害臊了。
反倒感到肚里有了貨,能去跟別人顯一顯了。
那能不高興嗎?
不過說實話,現(xiàn)場所有人里,其實精神觸動最大的倒是洪衍武。
這不是為了別的,而是因為這為侃侃而談的舞獅師傅,他居然認識。
那就是特殊年月里恨不得想要他命的白紙坊造紙廠的劉松山。
甚至他還發(fā)現(xiàn),在劉松山后面擺弄獅尾的就是他的兒子“豁子”。
看著這在特殊年月里,以狠毒殘害弱者聞名的一對父子,如今把打人、欺辱人的興趣都轉(zhuǎn)到了這樣娛樂民眾的技能上。
竟然變成了有真材實料的舞獅專家。
洪衍武還能不感慨良多嗎?
這就是時代的進步。
一個好的時代,就是能夠把人心的惡念化解,把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的。
().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