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此,“譚家菜”才恢復了舊日的高貴,一直作為京城飯店的主打菜系一直延續(xù)了下去。并給京城飯店掙得了無數(shù)的贊美榮譽和廣泛的經(jīng)濟效益。
“譚家菜”的特點,是選料精,下料狠,火候足,口味純。所有菜肴都是“以味媚人”。
烹飪手法講究慢火細做,不象一般菜館里的菜,出于經(jīng)營的需要,多是急火速成。
而在“譚家菜”中,采用較多的烹飪方法是燒、燴、燜、蒸、扒、煎、烤,以及羹湯等,而很少有爆炒類的菜肴,亦不講究抖勺、翻勺等技術。
也正因為這個原因,“譚家菜”里有近半菜肴還得事先預定為最理想,以便給廚師留出充足的備料、制作時間。
說到招牌菜,譚家菜有菜品近三百種,以山珍海味、發(fā)制烹調(diào)海味菜最有名。
如風味雋永的“黃燜魚翅”、“砂鍋魚翅”、“清燉魚翅”、“海燴魚翅”、“清湯燕菜”、“蒜香扒裙邊”、“黃扒魚肚”等。
還有湯鮮味美的“蠔油鮑魚”、“什錦佛跳墻”、新穎別致的“柴把鴨子”、“紫砂燜牛腩”、脆嫩香鮮的“兩色大蝦”、“翡翠雙蔬”、清淡適口的“銀耳素燴”、“芙蓉蝦仁”。
甚至還有日后再難得一見,傳說中的“龍虎燴”、“扒熊掌”、“燜鹿筋”和“燒駝峰”。
所以這對“川菜”的印象一直維持在麻辣味覺系統(tǒng)之內(nèi),和對后世“譚家菜”的印象一直是菜名前面非得加個什么“御賜”、“榜眼”、“金榜”、“紅頂”之類忽悠詞兒的洪衍武來說,簡直擁有莫大的吸引力。
現(xiàn)在京城飯店的菜單可是太質(zhì)樸了。他哪兒能錯過如此的品嘗良機。
意外的驚喜下,他這次還真來了興致,毫不客氣地大點特點起來。
先要了涼菜六例:“白占雞”、“香糟鴨塊”、“燈影牛肉”(川)、“芥末菜心”、“桃仁花菇”、“黃瓜面”
又要了熱菜八例:“黃燜魚翅”(譚)、“清湯燕菜”(譚)、“扒熊掌”(譚)、“紅燒鹿筋”(川)、“豉油活魚”(譚)、“裙邊海參”(川)、“白汁魚肚”(譚)、“兩吃烤方”(川)
點心要的是“酥合”(川)、“麻蓉包”(川)
甜菜要了“炒三泥”(川)、“杏仁豆腐”(譚)
酒水要了兩瓶瀘州老窖,飲料點了幾杯橙汁。
有意思的是,這時代,京城飯店的菜單上竟然把“orangejuice”翻譯成“橘子酒”。
由此可見當時國內(nèi)和外面的世界有多么隔閡。咱們這會兒別說橙子和橘子的區(qū)別不知道,就連軟飲和酒精飲料也會搞錯的。
至于價錢,這些菜里最便宜的就是“芥末菜心”,還要兩塊一呢。最貴的是“扒熊掌”,六十八塊六。
反正洪衍武點的這一餐,由于魚翅、燕窩、熊掌、鹿筋、魚肚、裙邊這些珍稀食材都有了。所以必然不菲。
在這個年代,八個人,人均餐費小三十,最后總共竟花了二百初頭,這已經(jīng)是一個二級工人半年的工資了。
要換算起來,應該等于當今兩萬塊的概念了。確實稱得上是花錢如流水了。
不過也必須得說。這味道是絕對的好。讓八個人的舌頭差點沒吞下去。
就連自以為吃過天下無數(shù)名菜,吃過各國美食,好吃米其林三星餐廳的洪衍武也不能不服。真正體驗到了什么叫做“珍饈美饌”。
他現(xiàn)在的感覺有二。
一是覺得華夏不虧為美食第一之國,打心眼里欣慰、自豪。
二就是為了那些坐在餐廳里,只知道點一些“小籠包子”,“軟炸肉雞”,“什錦炒飯”的金發(fā)碧眼們感到可憐。
真是差著歷史就差著行市呢?這些茹毛飲血的洋鬼子哪里知道,他們錯過的何等樣的精彩!
其實洪衍武有這種感覺很正常。
由于這年頭《野生動物保護法》根本連影兒都沒有。與此同時,京城飯店的主廚又是真正的國寶級烹飪大師,真材實料配上高超手段,要是差了,那才怪了呢。
總之,這頓飯把所有人的味覺都征服了。吃的時候,大家話都少了。筆趣庫
直到吃飽喝足,抽著小煙兒,叼著牙簽兒。大家基本有了一個統(tǒng)一意見。
那就是這樣的聚餐活動很好嘛,不但增強了大家的體質(zhì),也能充分調(diào)動大家的愛國情緒,具有積極向上的意義,以后還是要多組織幾回。
最終,大家嬉笑而散,都覺得不虛此行。
只是對于洪衍武來說,其實這頓饕餮盛宴還不是最大的收獲。與之相比,讓他更滿意的、是“伸手來”是徹底老實了。
這小子對“糖心兒”雖然還很傾慕,可行為舉止都規(guī)規(guī)矩矩的了。對他也沒有什么再冒犯的舉止,甚至席間還在“大眼兒燈”的催促下敬了他幾杯酒??粗撬佬乃卣J命了。
嗯,這種感覺,爽!
有群號了:244574974,喜歡這本書的朋友,快來加入吧
(本章完).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