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王三春如此急切,大帳中頓時響起一陣善意的哄笑。
得知王虎部首戰(zhàn)大捷,諸將心頭繃緊的弦也松弛了下來。
他們與王虎本就沒有恩怨,之前對其頗有微詞,不過是出于對戰(zhàn)事的擔(dān)憂和對錢老的信任。
如今誤會解除了,除了王三春有點急外,眾人皆是心懷大慰,倒也說不上什么被打臉。
李徹也噙著笑意,將信件放在桌案上:“王將軍挫敗了敵軍的進攻,高麗的契丹軍整備兵馬,短時間內(nèi)已無再戰(zhàn)之力,右翼暫時無危矣?!?
“然,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,耶律大賀送了本王這份厚禮,奉國乃是禮儀之邦,本王自是也要還他一份!”
李徹轉(zhuǎn)過身去,來到沙盤之前,目光在兩軍對壘的陣線上徘徊,最終停在一點之上。
隨即,他拔劍出鞘,劍尖泛著冷光指向沙盤上代表契丹的土黃色小旗。
“此地,原為契丹軍調(diào)兵后建立的第一個營地,乃是契丹前軍。然而隨著我軍增兵,契丹不斷收縮兵力,此地已然脫離了敵方布局,孤懸在外,距離這里最近的契丹營地也有五十里?!?
李徹?fù)]劍而下,將那根土黃色小旗斬成兩截。
“本王看此地乍眼得很,哪位愿意替本王將其拿下?!”李徹環(huán)伺眾將,沉聲問道。
“末將愿往!”
“殿下,末將愿去!”
兩道聲音幾乎同時響起。
李徹循聲看去,其中一人正是王三春,而另一個主動請命的則是李勒石。
李勒石也就是墩子,在被李徹賜名后一直在北鎮(zhèn)城鎮(zhèn)守,從未出錯,有保境安民之功。
因此,奉軍的軍制改革后,他也順理成章地升為旅級軍官,暫任整編后的北鎮(zhèn)師師長。
不過相比于帳中其他將領(lǐng),李勒石的功勞顯然不足以支撐他的地位,所以才會積極請戰(zhàn)。
但見王三春也開口請戰(zhàn),兩人對視了一眼。
王三春有大恩與李勒石,不說當(dāng)初是王三春向李徹推舉李勒石鎮(zhèn)守北鎮(zhèn),才讓李勒石有了出頭的機會。
就連李勒石的蠻族老婆,都是王三春幫忙選的......
王三春見自己看好的小兄弟,如今已經(jīng)成長為獨掌一方的大將,心中也是替對方高興。
但他仍是咧了咧嘴,佯怒道:“怎么,你小子要和本將爭?”
李勒石自是不敢與自己的老上級相爭,立刻拱手道:“將軍與末將有大恩,末將自是不會和您爭,便由將軍出馬吧。”
王三春倒也不推辭,默默承了李勒石的情。
隨后,滿臉期待地看著李徹,搭配他那張丑臉,倒是有幾分童趣。
李徹都被他這一出逗樂了,笑道:“行了,那就你去。契丹營地有兵卒三萬人,你需要多少兵馬能拿下他們?”
王三春毫不猶豫:“兩千精兵足以!”
李霖、薛鎮(zhèn)等人不可置信地望向王三春,只覺得這莽撞漢子在說大話。
兩千打三萬,一比十五的比例,當(dāng)行軍打仗是過家家呢?
李徹倒是沒什么太大反應(yīng),若是依著之前奉軍的戰(zhàn)斗經(jīng)驗,打一個孤立無援的契丹營地,兩千精兵的確夠了。
但以前是以前,那時候自己手下的軍隊嚴(yán)重不足,恨不得一個人頂兩個用。
如今奉軍幾次擴軍,也算是兵多將廣,倒是不必再打得如此驚險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