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皇建武帝殯天之時,當(dāng)今皇上還年幼。難以避免的,先皇給他安排了幾個得用的臣子輔佐,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。
三娘之前那個世界歷史上,這種事情也很常見。最后的結(jié)果,無非就是小皇帝長大了,不滿皇權(quán)被人分羹,將一幫得意忘形了的老家伙們一一收拾了,最有名例子就是清朝的康熙帝。當(dāng)然,小皇帝最后敗北的例子更多一些,畢竟老臣們也不是吃素的,根基深厚。
孫家與王家的關(guān)系也算是親密,但是這種親密的關(guān)系,在涉及到皇權(quán)爭斗的時候就顯得那么的蒼白。王家會自始至終地站在皇帝的一邊,而孫家,早在十幾年前的時候就濕了腳。
孫家在朝中的官階并不算高,歷來也主要重抓金錢。不過若是沒有強(qiáng)硬的背景的話,也不是說你想要在油水多的官位上待著,就能如愿。所以這些年,若說孫家與那些權(quán)臣們沒有一絲半點的牽涉,任是誰也都不會信的。
說起來,孫家與王家的發(fā)家也算得上是異曲同工了,王家緊緊抓住不放的是皇權(quán),而孫家緊緊跟隨的是實權(quán)。后者比前者多了風(fēng)險,也更多實惠。
“孫家不過是一個馬前卒的角色罷了,皇上要收拾的是他背后的那些人?!毙氐馈?
這些年,孫家與那些權(quán)臣們走的很近也不難理解。孫家撈的銀子也不是都進(jìn)了自己的腰包,它最多也不過是那些人撈錢的手段罷了。
孫家當(dāng)年與沈家聯(lián)姻也就很好理解了。沈閣老沈懷中是那幫權(quán)臣的中心人物,兩家也算是利益的結(jié)合。也正因為此,在孫玉蘭死的不明不白之后,孫家也不能拿沈家如何。孫金生曾經(jīng)說過,孫玉蘭死后,沈家給了孫玉蘭的嫡親兄長一個不錯的前程,算是補(bǔ)償。孫家便什么話也沒有了。畢竟兩家之間牽連甚深,打斷骨頭還連著筋,撕破了臉。就不僅僅是兒女親家之間的那點小恩怨了。所以,不管孫家對沈家有再大的不滿,也只能在沈家示好之后。打落牙齒和血吞。
三娘覺得這些政治斗爭太過殘酷,也太冷情了。連兒女們的婚姻都被牽涉到其中,這種婚姻又哪里有幸福可?只是從古至今,拿婚姻來捆綁利益之事,已經(jīng)是一種慣例了。
三娘靠到了宣韶懷里,即便是這么熱的天氣,宣韶的懷抱也不是難以容忍的。
“孫家會如何呢?”逼近都是熟悉的人,三娘來古代這么就,還未曾正真經(jīng)歷過政治斗爭的殘酷。她喃喃問著,也并不是真的要聽到什么回答。因為結(jié)果如何,她自己心理也是清楚明白的很。
宣韶將下巴擱在三娘的頭頂,這是他喜歡做的一個動作:“孫家在皇上的棋盤上并不算一個重要的角色,結(jié)果如何全憑皇上心意了?!毙氐恼f法是保守的,其實皇上若是真的要拿孫家作為開戰(zhàn)之局。孫家的下場肯定不怎么好。
“這么說起來,表舅舅這個時候與金生表哥斷絕父子關(guān)系,將他趕離京城,其實是想要保護(hù)他?”若是孫家這一次難以在這場政治斗爭中幸免的話,那么孫家已經(jīng)成年的男丁下場最好的也會是流放,想起當(dāng)年孫元宏為了孫金生的命格之事。費勁了心思,三娘不得不感嘆,那一腔慈父之心。
“我今日試探了一下金生,他因為從未有出仕的打算,所以對朝堂之事并不清楚。他一直想要經(jīng)商,只是因為孫家的家規(guī)甚嚴(yán),他的父親不允。他與我說了他前幾回做成的那幾筆生意,我想,應(yīng)當(dāng)是他父親有暗中出手相幫,不然即便他再聰明,也不可能在短期內(nèi)賺了那么多。他當(dāng)時心中也是有懷疑的,但是這次因為被孫家趕了出來,難免會被一時義氣遮住了眼睛,而無法理解到他父親的苦心?!?
三娘知道,孫家雖然喜歡錢,但是孫家的前卻不是靠著經(jīng)商得來的。即便是有幾家賺錢的營生,也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,大多是由一些管事在管著。孫家正經(jīng)的老爺公子們還是不屑與商家為伍的。所以孫金生想要經(jīng)商被家中阻擋也是正常。
他即便是庶出,也是孫家嫡枝里正正經(jīng)經(jīng)的少爺。
“這件事,我們即便是猜到了,也還不要做聲罷?!币乐鴮O金生的性子,若是知道了真相,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離京的,這樣就壞了孫元宏的一番苦心了。
宣韶點頭:“我知道,所以剛剛王璟在的時候,我沒有提?!毙嘏峦醐Z那爽直的性子,沒有辦法瞞過古靈精怪的孫金生。
三娘沒有想過因為同情孫家的遭遇而要在這件事情上幫上一把,她即便喜歡孫家的個別人,也不能因此而將自己的家族卷入到這政治斗爭中去。況且為人做事,得到了好處就一定會要付出帶價的。
那句:出來混,總是要還的,就是這個道理。
又過了幾日,王箏送了帖子來約三娘去府中品茶。
如今王箏嫁到了蘇家,與三娘要見面倒是比以前她還未嫁的時候要簡單些了。王箏若是還在溫家園,總是來請三娘的話,難免讓人覺得三娘是經(jīng)常回娘家。不過現(xiàn)在王箏是用蘇家的帖子來請人,那就是平常夫人小姐們之間的應(yīng)酬交際了。
這一次三娘出門之前,想了想還是去了一趟老王妃那里。老王妃之前說了,三娘若是要出去,就先去讓她看一看她的衣著打扮。三娘自然不是貪圖老王妃的那些首飾,只是不想辜負(fù)姜氏的心意。
其實按著常理,人是會對自己親自教授出來的人要親近愛護(hù)一些的,姜氏是一個聰明人。
老王妃見三娘真的去給她看穿衣打扮,心中十分的高興。拉著三娘的手,親自幫她添了兩根看上去別致又清爽不累贅的簪子,又將三娘原本頭上帶著的一對金釵取了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