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方靜宜并沒有與李園見面,而是派人悄悄去打探。她并不期望自己未來的夫君容貌出眾,才華蓋世。她對他唯一的要求不過就是希望他心地良善,能有擔(dān)當(dāng)。只要具備這兩點,以后就算是跟著他吃米糠她也不埋怨。
可是她還沒有來的及去打探,方靜妍就迫不及待地去找李園了。
當(dāng)她聽人來報說,方靜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故意等在李園進來向老夫人請安的必經(jīng)之路上放風(fēng)箏的時候,她沉默了。
發(fā)了許久的呆之后,她安慰自己道,這樣也好吧,就當(dāng)是方靜妍這個當(dāng)妹妹的幫自己去試探一下未來的夫君了。
可是這世上,如果你注定要與一個人共度一生得話,那么你最好不要去試探。
方靜妍與李園,這又是一個才子佳人,兩情相悅的美好故事。
風(fēng)流倜儻的書生,偶遇了放風(fēng)箏的佳人。佳人的風(fēng)箏線突然斷了,風(fēng)箏被掛到了樹梢上,書生便幫忙去取。書生將風(fēng)箏取下來,要遞給佳人,佳人卻是看了書生一眼,臉紅地跑走了,只留下書生一人對著佳人的背影發(fā)呆。
之后便是茶不思飯不想,暗中派人打探,為她寫詩畫畫,尋求機會暗中相見。
許多的話本里都有寫的情節(jié),方靜妍以前也偷看過一兩本,那書也是她父親留下的,這種書比兵書多多了。
方靜宜以前看了話本之后很不明白,怎么書中每一個書生都會有這么多的迤邐心思。見到一個相貌美麗的女子就會想入非非,仿佛除了茶飯不思,對月思伊人,對花訴情衷,一日就沒有似乎沒事情可干了。這不是登徒子才有的行為么?
而一個自重的女子,又怎么會輕易地與陌生男子后園相會?
簡直是無稽之談!自從看過那么一兩本后,方靜宜對她父親留下來地那些話本便再也沒有了興趣。
不過她也是后來才知道,原來書中所說地事情并不是沒有。她眼前就活生生地上演著。當(dāng)中地角兒還是她地未婚夫和妹妹。那時方靜宜心中第一個想法就是:當(dāng)初看的那些話本中地書生們,他們可曾有了婚配?或是已經(jīng)有了妻室?
他們的年級應(yīng)該也不小了,怎么會沒有婚配和妻室呢?可是卻還要去招惹良家女子。若是一般的戲子丫鬟便罷了,偏偏又是高門小姐,這可真是可笑至極。
方靜宜對著窗戶看了三日,看花看草,聽鈴聲叮咚。到了第三日,她終于轉(zhuǎn)開了眼睛,對自己的丫鬟說:“更衣吧,我的病……好了?!?
于是時隔幾年,方靜宜又一次出現(xiàn)在了眾人的面前。
按著方靜宜的吩咐,去打探李園為人的人也帶回了消息。李園在家中早已經(jīng)娶了三房妾侍,并育有一子一女,這次進京身邊帶著的丫鬟時新收的通房。
李家原來與方家太夫人給他們兩人定下婚約的那位李家太夫人已經(jīng)去世三年,如今是李園的母親當(dāng)家。因為聽聞方靜宜身子不好,便搶先給李園娶了妾,其中一個還是她娘家的一位表親的庶出女兒,也就是生了兒子的那一個。
因李家在隴西,離著京城遠(yuǎn),這些消息并沒有傳過來,這些年方靜宜也沒有功夫去探聽李家的事情,于是便出現(xiàn)了這種讓方靜宜十分難堪的局面。
方靜宜突然覺得自己有些累,她想著著世上難道就沒有能讓她安安靜靜生活的地方么?或許是她的要求太多了?
可是她如今已經(jīng)算是孤女一個,背無靠山,這樣子嫁去隴西的李家,處境真的能比在方家的時候要好嗎?
方靜宜想著或許比起遠(yuǎn)嫁隴西,她與自己的母親一樣選擇一家道觀終老對她而是一個更好的選擇。
之后,方靜宜又得到消息,老夫人看上了李園李家嫡支獨子的身份,又眼紅太夫人留給她的嫁妝,想要方靜妍代替她嫁給李園。
方靜宜笑了,她可以讓位,但是之前的賬也應(yīng)該清算一下了。在那一刻,方靜宜已經(jīng)想不起來自己當(dāng)時心中是不是懷著恨意了。(未完待續(xù))
_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