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家的老宅位于大柵欄的“煤市街”。門口有幾棵參天的老槐樹。兩扇黑漆大門建在一個五層臺階高的平臺上,在大門里應屬于比較寬大的類型。
大門旁還有一對石門墩,門檻是銅皮包著的,高約一尺。整個大門樸實無華,卻顯得敦厚大氣。
說實話,因為“天興居”就在附近的原因。洪衍武自打聽了父親說明老宅的位置,他上班下班就會經常繞路過來看看。
而每一次他刻意經過這扇大門前,他都要停留一會兒,忍不住要想象大門和院墻里面的亭臺樓榭。
據他所知,洪家的老宅里包括了不但百余間房,還有一個西式小樓,這是洪家數(shù)代人不斷購置周邊房屋地產,與老宅相連,才逐漸形成了今日之規(guī)模。
而且最寶貴的是,由于洪家發(fā)跡于此。在老宅旁邊還有“衍美齋”和“衍美樓”這兩個跨街面對面的老鋪。
要知道,光“衍美齋”就是一棟二層小樓,不下二百余平米?!把苊罉恰备瞬坏?,那是包括了三棟小樓的一個院落。
以他前世的經驗來預估一下,光這兩處門面房,價值就頂?shù)纳暇┪飨闵降臄?shù)棟別墅。那種房子,可是以億來計算的。
這么大的產業(yè),他要不為家里爭取回來,那簡直就是作孽啊。
沒有人會知道,他作為洪家的子孫,一直只能站在院墻之外遙望祖業(yè)被許多外人出入的難受滋味。m.biqikμ.nět
是啊,過去是只能眼瞅著,干看不能動,但現(xiàn)在總算到了他可以為洪家爭回祖業(yè)的時候。
不過出手是出手,能就這么直眉瞪眼,急不可耐地找上門去嗎?
不,事可不能這么辦。一聽說落實政策,就猴兒屁股著火似的蹦蹬,那是不經人事的傻小子。
正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。在動手之前,總得先詳細地觀察運籌一番。
其實纏磨父母的時候,洪衍武已經把相關條文琢磨一個月了。而他從爹媽那兒了解到的情況是這樣的。
當初“大柵欄街道辦”是1955年租用的洪家的房,原本就是因為資金緊張才沒購買。
到了1956年呢,因為資金情況進一步惡化,街道辦連房租也付不出來了。
洪祿承和王蘊琳也沒難為,說就把租該為借得了。這么著,街道辦的養(yǎng)老院實際上從此就白用洪家的房子了。一直用滿十五年再說。
這件事表面上可以說,是洪家吃了大虧,可也得說洪家不愧姓洪,錯有錯著,很有點洪福齊天的意思。
因為在1956年,京城政府就提出了針對私有房產的改造意見。到了1958年5月17日至31日,則正式通過了私房改造方案。
其中規(guī)定了,改造以出租房屋間數(shù)和建筑平方米結合計算。對其出租房屋夠15間自然間,不夠225平方米或夠225平方米不夠15間者都列入改造對象。
贖買定租也定的很低,而且為保證雨季居住安全,還采取邊留房、邊審批、邊接管的辦法。
而洪家的老宅呢,恰恰因為是給“街道辦”白使,壓根就沒交過錢。而街道辦仗著自己也是公家單位,隨便就能打電話叫房管所的人來修繕房屋。
這么一來,洪家的房子就被所有人給忽略了。
房管部門的領導也有點馬大哈,竟然誤以為此房就是公房。便使得洪家意外地逃過了私房改造。
這應該算是老天開眼,也是如今洪家人能拿回自己產業(yè)最有利的一面。
但也得說也有不利的一面。那就是現(xiàn)今政策主要解決“運動產”。洪衍武他們家的房子可并不再此列之內。
還有,當初租改借,重新立下的十五年期限早就滿了。
現(xiàn)在已經逾期近十年,養(yǎng)老院是早沒了。而外面兩個老鋪,卻已經分別被“體育用品公司”和“京城紅旗廠”的門市部占了。
這兩家營業(yè)部是從哪兒租的房?老宅院兒里的房子里又是些什么人在用?這些問題誰也說不好。
即使是有街道辦可以找,但估計現(xiàn)在在職的人知情者也不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