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此話怎講?”老薛挑眉。
李成指著內(nèi)圈,“您看這里,還有新鮮泥土,包漿也不夠自然,應(yīng)該是新出土的。”
“好眼力!這扳指確實是我前幾天剛買的?!?
“李老弟,你是怎么看出來的?”張館長好奇問道。
“仔細看看。”李成捧起那枚扳指,指著內(nèi)圈。
“老物件經(jīng)過長期把玩,內(nèi)圈的泥土痕跡早該磨沒了?!?
“而且你看這包漿,真品與人體長期接觸,會形成渾然天成的包漿,不像這枚還帶著生澀感。”
老薛連連點頭:“妙??!我竟沒注意這些細節(jié)?!?
李成見老薛求知若渴的樣子,心中一動。
這些老學(xué)究不能一味展示,要適時請教,才能贏得尊重。
“薛老板您也是見多識廣,不知您是如何判斷玉器真?zhèn)蔚???
老薛見李成如此謙遜,便準備傾囊相授。
“主要看三點一是沁色,二是包漿,三是雕工?!?
他拿過扳指,指著邊緣的褐色紋路。
“這沁色是土里滲透的,真品埋藏多年,鐵質(zhì)會滲入玉的紋理。”
“那假的呢?”
“假的用化學(xué)藥水染色,看著像,其實太均勻,一看就是人工的。”
張館長插話:“對對對,前兩天還見過一件,沁色生硬,明顯是新做的。”
“還有雕工。”
老薛指著扳指表面,“你看這些紋路,刀工圓潤自然,是老匠人手工雕的,現(xiàn)在機器雕的太規(guī)整,顯得呆板?!?
“確實講究,那包漿怎么看?”
老薛掏出放大鏡,“除了把玩形成,還有一種,你看這層細微光澤,是埋在土里形成的天然包漿?!?
“這種包漿和人工打磨的區(qū)別在哪?”
“人工的太光滑,像抹了蠟,真品包漿有微小凹凸,得用放大鏡才能看清?!?
三人圍著扳指觀察把玩,不時交流心得。
張館長看著李成專注的樣子,暗自點頭。
這年輕人不簡單,眼力過人還虛心好學(xué)。
正當三人討論得熱火朝天時,門外傳來急促的喇叭聲。
李成抬頭望去,兩個中年男人抬著紅木箱子大步走進來。
“薛老板,快來看!”其中一個滿頭大汗地喊道。
“黃花梨的官帽椅,得您掌掌眼!”
老薛放下扳指,瞇眼打量那箱子。
李成也湊上前。
兩個男人小心翼翼地打開箱子,露出一把古樸的官帽椅。
“這是從老宅子里收的,”一個男人擦著汗說,“聽說是清朝的?!?
老薛繞著椅子轉(zhuǎn)圈,不時點頭。
李成卻注意到箱角的銅活頁,泛著新鑄銅件特有的光澤。
眾人正期待時,李成在椅背上輕敲一下。
“咚”的一聲,大家臉色都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