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老爺子已經(jīng)過世,就不能繼續(xù)再放在炕上,而是要進(jìn)行小殮。發(fā)送老人,也就是給老人治喪這種事,一般很多事情都不要自家人動手,而是要親朋幫忙。
這是一種需要,也是一種風(fēng)俗。說它是需要,因?yàn)檫@種時候,喪家一般都是悲傷過度,哪里會有精神去理會雜事那。說它是一種風(fēng)俗,是因?yàn)楣磐駚矶际侨绱恕_@也是鄉(xiāng)鄰們互幫互助的一種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里面滿溢著濃濃的人情味,以及生者對于死者,對于死亡這件事情本身的尊重。
不用人說,吳玉昌就主動地做起了知客。旁邊還有吳玉貴、管事韓忠等,還有村里久經(jīng)世故的老人們,比如春柱爹等幫著張羅。
首先第一件事,就是要給連老爺子凈身,換上裝老的衣裳。這件事情還不能拖,因?yàn)槿藙傃蕷獾臅r候,身體還是柔軟的,這個時候穿衣比較容易。如果時間拖長了,就不好辦了。蔣氏已經(jīng)在知客等人的提醒下,燒了一大鍋的溫水,用盆子裝了送進(jìn)來,放在炕上。
連蔓兒、小七、連葉兒幾個小孩子就先被打發(fā)了出去。
給連老爺子凈身、穿衣這件事情,自然是由周氏來主持。不過,只有她一個還不行,還得有人幫忙。
“我、我來給爹洗身子、穿衣裳。”連蘭兒就自告奮勇地道。
“不用你?!币恢碑?dāng)連蘭兒是空氣的連守信突然開口,他伸手?jǐn)r住要上前的連蘭兒?!澳隳沁呂堇锎グ?。這邊”
連守信說著話,就朝張氏看了一眼。
“有五郎他娘那,還有葉兒她娘。繼祖媳婦也幫把手?!边B守信一句話,就定下了給連老爺子洗身子和穿衣裳的人選。
在民間,這個人選是有講究的。丈夫死了,如果妻子還活著,那么這件事理所當(dāng)然要由妻子來完成,親生兒女們幫手。而能夠?yàn)槔先俗鲞@件事情的兒女,自然是平常家里有出息。被老人所喜愛,同時也是孝順老人的。
在這個重視孝道的年代,能夠?yàn)槔先俗鲞@種事。是非常有面子的,而且算做是一項(xiàng)非常重要的孝行。
本來,連蘭兒作為大閨女,是可以做這件事的。但是現(xiàn)在。她卻沒有了這樣的資格。顯然。連守信已經(jīng)認(rèn)定,連老爺子的死與連蘭兒有關(guān)。作為氣死連老爺子的元兇之一,連蘭兒已經(jīng)沒有這個盡孝的臉面了。
連蘭兒神色惶然,她當(dāng)然知道連守信是怎么想的。連守信一回家,沒有跟她發(fā)作,只是因?yàn)橐染o著辦連老爺子的事,這并不代表,連守信會不追究。所以連蘭兒就更希望。能夠通過為連老爺子凈身、穿衣,來為自己增添砝碼。同時淡化連守信對她惡感。她可憐巴巴地朝周氏看了過去,希望這個時候周氏能為她說話。作為未亡人,在這個時候,周氏的話是相當(dāng)有分量的。
但是,出乎人意料的,周氏這次卻沒有為連蘭兒說話。周氏似乎是沒有聽見連守信和連蘭兒之間的爭執(zhí),她根本就沒抬頭往這邊看。
連蔓兒在外屋聽見里屋說話,就忙低聲囑咐了小慶兩句。小慶就轉(zhuǎn)身又進(jìn)了屋,一會的工夫,就有兩個媳婦半扶半拖地將連蘭兒從屋里帶了出來,奔西屋去了。
又一會,何氏也被打發(fā)了出來。顯然,她也被剝奪了給連老爺子凈身、穿衣這項(xiàng)榮譽(yù)。
屋里面,別人都走了,就只有周氏、連守仁、連守義、連守禮、連守信,還有張氏、趙氏和蔣氏,這是連家將送連老爺子最后一程的所有人。
雖說是讓兒媳婦們伺候,但是有這么多的兒子,給連老爺子擦身的活計(jì),就不會真的讓兒媳婦們來做。
周氏坐在炕上,帶著四個兒子給連老爺子脫了衣裳,一邊就用濕帕子給連老爺子仔細(xì)地擦拭身體,用梳子給連老爺子梳理頭發(fā)。張氏、趙氏和蔣氏則聚在炕梢整理連老爺子的裝老衣裳。
裝老衣裳從內(nèi)到外一共好幾套,普遍的做法是先都一件件套好了,再給連老爺子穿上,而不是從里到外一件件地穿。三個人都是做慣了活計(jì)的利落人,一會工夫,就將衣裳整整齊齊地整理好了,周氏又帶著幾個兒子,趁著連老爺子身體還軟和,將整套的裝老衣裳給連老爺子穿上了。
之后,一眾人又放聲大哭。這個時候,等在外面的人才將靈床抬進(jìn)屋里,眾人相幫著,將連老爺子的尸身抬到靈床上,整理了一番。又有人擺設(shè)好香案等一應(yīng)用具,小殮這才算完成。
小殮之后,便是接受吊唁了。
莊戶人家,消息口耳相傳,哪家有人沒了,轉(zhuǎn)眼十里八村的人就知道了。不用人報(bào)喪,有禮往的人就會自動前來吊唁。不過在莊戶人家的俗語里,一般不說吊唁這樣文縐縐的話,他們一般稱之為吊紙。
辦喪事,不同于辦其他的事情。莊戶人家,非常重禮,但是因?yàn)槲锪λ蓿貌怀鲋囟Y來,一般吊唁,只要拿上一扎大紙就可以。一般的莊戶人家,也都是拿這種禮,所以稱之為吊紙。
當(dāng)然,也有送白布,還有送禮金的。只不過一般的莊戶人家非常少,只有富有的人家,或者關(guān)系非常親密,且走動的特別近的親戚才會這么做。
近處的鄉(xiāng)親們是不用去報(bào)喪通知的,但是遠(yuǎn)處的親戚,卻得打發(fā)人去報(bào)喪。
吳玉昌和吳玉貴就來問連守信,有什么親戚需要去通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