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行皇帝一旦駕崩,對全國的局勢會造成巨大影響,這個影響甚至很可能直接改變目前朝廷與藩王們對峙的格局,這一點李辰在來的路上就已經(jīng)想得非常清楚了。
大行皇帝只要還有一口氣在,他對整個帝國的威懾力與影響力就還在,可那口氣一旦吐出來,藩王們就無所顧忌。
這也是李辰為什么會冒險離京,堅持要打?qū)|這一仗的最大原因之一。
李辰需要一份足以威懾藩王們的武力,擁有讓他們在即便是大行皇帝駕崩后,也不敢輕舉妄動的巨大威懾力。
而這,還不夠。
所以李辰想得很清楚,大行皇帝一旦駕崩,那么秘不發(fā)喪是必須要做的事情。
至少,至少要等到他擁有足夠的力量,可以穩(wěn)穩(wěn)地壓住那些藩王,甚至是削藩。
文王,首當其沖。
只是這世上終究是紙包不住火,更何況是皇帝駕崩這樣的事情。
就算是秘不發(fā)喪,不可能隱瞞太久。
別的不說,大行皇帝的尸體如何保存
眼下冬天,天氣嚴寒到還好,一旦到了春暖花開時,不用入夏,尸體都不可能正常保存得住。
就算是用一些辦法,最多三個月。
也就是說在三個月之內(nèi),李辰一定要解決掉文王,乃至于大部分藩王。
到時候大行皇帝駕崩的消息再也隱瞞不住,就只能對天下公開,然后李辰必須在最短時間內(nèi)登基,完成皇權(quán)的交替更迭,把皇權(quán)死死地握在手中,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覬覦者的蠢蠢欲動。
要在三個月之內(nèi)解決掉文王,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