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登基之后,晏東凰正式上朝第一天。滿朝文武身著整齊的官服,齊齊跪地叩拜,山呼萬歲。晏東凰坐在龍椅上,望著殿上以裴丞相和戚太傅為首的文臣,個個低眉垂眼,姿態(tài)恭敬,只是恭敬不代表忠誠。皇子爭儲期間,朝中黨派林立。多年籌謀的勢力派別,皇子與官員之間的利益牽扯,早已根深蒂固,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。想讓他們完全忠于新帝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晏東凰目光微轉(zhuǎn),看向武將之列。今日上朝的是謝云間和秦楊,除他們之外,還有四位年老的將軍,最大的六十歲,最年輕的也已五十出頭。他們都是年輕時跟隨父皇征戰(zhàn)沙場立過大功的武將,如今不是國公就是侯爺。對,除了鎮(zhèn)國公府盛家之外,雍朝還有衛(wèi)國公府周家,武國公府云家和鎮(zhèn)北侯府李家。武烈帝年輕時征戰(zhàn)沙場,對立了大功之人很舍得以爵位封賞,戰(zhàn)功最鼎盛時期,曾一天封了三公兩侯。雖然這幾位國公年歲已高,都已從戰(zhàn)場下來,也退出了朝堂權(quán)力中心,但往日威勢還在,不容小覷。晏東凰轉(zhuǎn)頭,不動聲色地掃過吏部尚書所在的位置,視線停留在皇子之列。晏鳴,晏瑋,晏鈺,晏瑛和晏翎皆在,唯獨一個晏璋被幽禁在王府,三個月之內(nèi)不得進宮。立在朝堂上的五位皇子五條心。朝堂上又有多少大臣,是他們背后隱藏的勢力晏東凰心知肚明,坐上皇位并不意味著她的地位已穩(wěn)固,看似堅固如鐵桶的江山,實則暗潮洶涌,危機四伏。她定了定神,平靜地開口:"諸位平身。""謝陛下!""朕昨日登基,接下來會對青鸞軍做出一番調(diào)整。"晏東凰淡淡開口,語氣波瀾不驚,"雍朝自皇祖父開始,就一直文武并重,武將和軍隊是雍朝強大不可忽視的力量。""青鸞軍是朕帶出來的軍隊,軍中將領(lǐng)的提拔選用,以后依舊由朕親自做主。""朕希望青鸞軍繼續(xù)強大,安邦定國,讓強敵忌憚,不敢來犯!"百官躬身:"吾皇圣明!"晏東凰扶著龍椅扶手,聲音里多了幾分威壓:"朕眼里容不下沙子,拿著朝廷的俸祿,朕希望諸位能用心做事,別存著不該有的心思。""朕不是嗜殺的惡魔,但也絕不是心慈手軟之人。""能者重用,無能者棄之,望諸位周知!"眾人跪下,恭敬高呼:"吾皇萬歲,萬歲,萬萬歲!"晏東凰淡道:"有事早奏,無事退朝。"話音剛落,殿上就有大臣揚聲開口:"陛下榮登大寶,當(dāng)務(wù)之急是充盈后宮——""充盈后宮的目的是什么"晏東凰看向說話的吏部尚書,眉目冷峻,"歷代皇帝充盈后宮是為了綿延子嗣,后宮嬪妃皆為女子,這個不生那個生。朕充盈后宮是為了什么你們男人能生孩子嗎"吏部尚書一噎,隨即辯道:"男人雖不能生孩子,可……可女子生育也離不了男人……""所以呢"晏東凰聲音冷淡,"是不是朕選十個男人進宮,一年就可以生十個孩子"吏部尚書面露尷尬之色,忙低頭:"臣……臣不是這個意思……""或者說,你想讓朕早早有孕,只能待在宮里養(yǎng)胎,好讓你們這些男子有機會謀權(quán)篡位"吏部尚書嚇得臉色發(fā)白,急急出列跪下:"老臣不敢,老臣絕沒有這個意思,求陛下明察!"晏鳴聽著晏東凰這番話,垂眸斜視著跪在地上的吏部尚書,心里忽然生出一個想法。晏東凰早晚要生孩子的。女人生孩子就是入了一遭鬼門關(guān)……"后宮之事無需諸位操心。"晏東凰語氣冷冷,態(tài)度十足的強硬,"朕登基之初,朝中事務(wù)繁忙,希望諸位把心思都放在正事上,別一天到晚跟三姑六婆似的,緊盯著朕的后宮!朕的江山和子嗣,朕只會比你們更關(guān)心。"吏部尚書臉色由白轉(zhuǎn)紅,跪在地上一不敢發(fā)。滿朝文武跟著跪下:"皇上圣明!"晏東凰冷冷重復(fù)一遍:"有事奏來,無事退朝。"大臣們低眉垂眼,收斂起脾氣,開始一一奏事,再無人提及選秀一事。大殿上氣氛肅穆,整個議事過程堪稱膽戰(zhàn)心驚。好不容易熬到下朝,晏東凰召了幾位大臣去勤政殿,其他大臣長長松了一口氣,不自覺地抬手擦著額頭冷汗,腳步虛軟地轉(zhuǎn)身走出大殿。禮部左侍郎陳文禮走到晏翎身側(cè),主動開口:"安王以前跟陛下感情似乎不錯。"晏翎神色微僵,隨即若無其事地一笑:"以前是以前,現(xiàn)在陛下已是天子,君臣有別,本王總不好再像以前那般跟她兄妹相稱。""倒也不是非要兄妹相稱。"陳侍郎轉(zhuǎn)頭看了看,然后壓低聲音開口,"陛下暫時不打算選秀,但沒說下面不許送人給她啊。"晏翎眉眼微動,不動聲色地開口:"陳大人的意思是……""臣的小兒子年方十八,容貌俊秀出眾,性情溫順體貼,是個伺候人的好性情。"陳侍郎意味深長地笑了笑,"陛下年前不是一怒之下收了幾個男寵嗎聽說那幾個不得陛下喜歡,一直留在潛邸學(xué)規(guī)矩,至今連陛下的面都沒有正式見過一次。"晏翎心有所動:"所以陳大人是想讓陳小公子進宮服侍陛下""正有此意。"晏翎沉默片刻,緩緩點頭:"本王想想辦法吧。""多謝王爺,下官靜候王爺好消息。"陳侍郎躬身行禮,隨即轉(zhuǎn)身離去。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