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壞了,”李定國直接站了起來,“建奴主力必然在西寧堡一帶,否則不會有這么多探馬,更不會在遼河西岸駐扎!”
旁邊的李過也站了起來,開口詢問:“怎么辦?是不是立刻告知總督大人?”
“不急,”李定國忽然恢復(fù)了冷靜。
越是這種時侯,越不能自亂陣腳。
他先是命人拿來紙筆,把發(fā)現(xiàn)的情況以及分析的結(jié)果一一寫在紙上,準(zhǔn)備送往草原。
在寫字的時侯,他問探馬:“我軍附近有建奴探馬的蹤跡嗎?”
“沒有?!?
“也就是說,建奴并不知道我軍的位置和虛實?”
“應(yīng)該是的,但末將也不敢保證?!?
“這就足夠了,”李定國忽然有了主意,他對著旁邊的李過說道:“建奴把主力放在東南一帶,無非是想趁王總督北上的時侯攻擊平遼大軍的后方,迫使他們退兵?!?
“或者...在王總督回援的時侯進行偷襲?!?
“有咱們在,他們休想得逞!”李過緊握拳頭。
“不,”李定國此時已經(jīng)寫完了信,他將筆墨吹干裝進信封后說道:“咱們兵力不足,無法與他們正面抗衡?!?
“你的意思是避戰(zhàn)?”
“也不是,我的意思是在建奴偷襲王總督后方的時侯,咱們不要急著去支援,而是伺機而動!”
......
五月初三清晨,深入草原百里的王永吉接到了李定國的來信。
他并不認(rèn)可李定國的猜測。
在他看來,僅憑幾十個探馬就認(rèn)定對方主力在那里簡直有些匪夷所思。
況且濟爾哈朗兵敗廣寧后一直向北撤退。
他緊緊跟在后面。
所以建奴主力必然在他前方,而不是后方。
當(dāng)天傍晚前,明軍又前進了五十里。
王永吉的計劃是把建奴主力和蒙古部落驅(qū)離兩三百里,然后回師。
這也是他沒有向后方派兵的原因,畢竟只要再待兩天就撤兵了。
不過為了謹(jǐn)慎起見。
他給錦州的唐通,松山的劉芳亮以及大凌河堡的馬世耀各送去一封信,讓他們互為犄角相互策應(yīng)。
至于義州...
王永吉沒有沒有特殊安排,只是讓人捎口信告訴他們小心提防。
畢竟那里有高杰的五千兵馬!
“報!”探馬快步跑到濟爾哈朗的軍帳內(nèi):“明軍主力已出長城一百五十里。”
“一百五十里...”濟爾哈朗盯著眼前的地圖開始計算:“長城距離大凌河堡一百五十里,王永吉距離長城一百五十里!”
“也就是說...王永吉距離大凌河堡三百里!”
“王爺神機妙算!”旁邊的人立刻拍起了馬屁。
“既然如此,那就動手吧!”濟爾哈朗從懷里掏出一摞信封放到桌子上。
他拿起第一個信封遞給旁邊的驛兵:“連夜把信送給勒克德渾,讓他于五月初六繞過高臺堡,襲擊明廷的遼西走廊?!?
“奴才遵命?!钡谝粋€驛兵轉(zhuǎn)身離開。
濟爾哈朗拿起第二封信,對另一個驛兵說道:“把信交到劉之源手上,命他于五月初五攻擊義州。切記只可野戰(zhàn),不能攻城。”
第二個驛兵走后,濟爾哈朗拿起了最后一封信。
他遞給旁邊的親信并囑咐道:“從草原繞過遼澤,把消息送到禮親王(記達(dá)海)手中,告訴他務(wù)必在五月初九當(dāng)天出兵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