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慈炯想了一會冷靜地說道:“用物資換消息不是不可以,但是必須有錦衣衛(wèi)的人參與,否則一律視為通敵!不知王總督以為如何?”
“以后花錢打探消息的事還是交給鎮(zhèn)撫司來做吧,平遼大軍專注打仗就是?!蓖跤兰窬芰酥齑染嫉慕ㄗh。
朱慈炯看似是讓錦衣衛(wèi)參與監(jiān)督,實則是把錦衣衛(wèi)明著安插到軍中。
這等于在武將眼睛里放沙子。
會讓武將心里感到十分不爽,進而產生信任危機。
朱慈炯也明白這個道理。
他只是在按照崇禎的計劃一步步實施。
現在讓錦衣衛(wèi)壟斷了這種事,是為了方便以后打擊走私。
隨著戰(zhàn)事的延續(xù),戰(zhàn)場的擴大,遼東必然會出現各種形式的走私。
尤其是遼東將門的那些人
他們表面上是在打仗,實際是在做生意。
這種事很難查,也很難抓。
但也不是一點辦法沒有。
只要把各種理由和借口提前堵死,走私的風險和難度將大大增加。
有些人會因此主動放棄走私。
“既然王總督都這么說了,錦衣衛(wèi)就不客氣了?!敝齑染汲跤兰⑽⒁恍?。
“鎮(zhèn)撫司最擅長做這種事,交給鎮(zhèn)撫司我也放心!”王永吉笑著命人將朱慈炯需要的物資準備齊全。
送走朱慈炯后,王永吉立刻召集眾將開會,商討具體的分兵策略。
有人覺得平遼大軍主力應該待在大凌河堡不動,牽制廣寧衛(wèi)的建奴主力。
然后派出一萬五千到兩萬兵馬去攻義州。
義州的一萬蒙古兵絕不是這些明軍的對手。
等攻下義州后,再進攻廣寧。
支持這個觀點的人有李性忠,袁宗第和劉西堯。
有人覺得既然已經查明義州守軍的數量,就不必搞那么麻煩。
直接分兵就行。
主力進攻廣寧,剩下的進攻義州。
兩個戰(zhàn)場,兩面開花。
支持這個觀點的將領有吳三桂和高第。
還有人覺得應該派出一支側翼去義州一帶牽制,剩下的主力直接進攻廣寧。
只要拿下廣寧,義州守軍不戰(zhàn)自退。
支持這個觀點的人最多,有黃得功,劉肇基,賀錦,馬世耀,唐通,劉芳亮等人。
三個方案都有人支持,始終無法達成一致意見。
這件事最后還得由王永吉拍板。
經過深思熟慮后,王永吉決定以穩(wěn)為主。
怎么穩(wěn)?
首先要穩(wěn)住大凌河堡這個橋頭堡。
只要這里不丟,平遼大軍后路就不會被斷。
所以他決定讓主力繼續(xù)屯兵大凌河堡,分出一支兵馬去攻義州。
這么做還有另一個原因,那就是義州和大凌河堡都在河水的同一側,不需要渡河進攻。
而要是進攻廣寧的話,需要渡過大凌河才行。
打定主意后他看向眾人,最后將目光落到李性忠,袁宗第和劉西堯身上。
既然他們三人支持這個方案,也該由他們出兵執(zhí)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