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了那條微博后,葉知秋沒再在公眾媒體上回復“傳統(tǒng)”與“網(wǎng)絡”之爭的話題。
然而,在管義及一眾頗有名氣的作家推動下愈演愈烈,由葉知秋、蔓延到其余不少網(wǎng)絡作家,雙方在網(wǎng)上的爭論,甚至吸引了不少真正文壇大家的注意。
連秦德文也被驚動了,在一次采訪中被問到對“網(wǎng)絡文學”的看法。
“網(wǎng)絡文學和傳統(tǒng)文學之間不是近乎于對立甚至分離的關系”
這是秦德文親口說出,并被刊登在文學報紙上的一段話。
“文學就是一棵大樹,只是不同的枝椏在上面生長出來,在我們這個時代得到不同的滋養(yǎng),開出不同的花朵,但是花朵之間又有相似的地方和相通的地方...”
“在我們那個時代的作家,作品更多注入的是責任感,總想要更加振聾發(fā)聵一些、揭露什么。而如今網(wǎng)絡文學的寫作姿態(tài)比較放松、自在,有一種精神上的自由感?!?
“我也看過網(wǎng)絡文學的作品,其中題材豐富的多樣性與精彩的內(nèi)容,激活了我的思維...”
如果以“傳統(tǒng)”與“網(wǎng)絡”來區(qū)分,秦德文無疑是屬于前者。
秦德文的觀點卻出乎不少人的意料,從這篇文章的觀點看來,秦德文不但沒有抨擊,反而認為網(wǎng)絡文學有頗多值得肯定的方面。
秦德文這條采訪,讓不少網(wǎng)絡小說家精神一震,頓覺更有底氣。
然而,文人之間的攻訐遠遠不是一兩個人能終止的。
縱然秦德文在文壇內(nèi)德高望重,但說句不好聽的,他是屬于文壇天花板的人,已經(jīng)功成名就,所以能夠站在全局的角度客觀、理性看待這件事情。
但以管義為首的一小部分作家,無法和秦德文擁有一樣的視角,因為這關乎到了他們的切身利益。
這件事情,早就超出了“文學”上的探討,本質(zhì)上是利益之爭。
網(wǎng)上不少吃瓜群眾都在想著葉知秋會不會再回應的時候,“一葉知秋”工作室發(fā)了條微博。
“一葉知秋”工作室基本就代表了葉知秋,不少人興奮點進去一看,結(jié)果說的卻是另外一件事情。
“薇光巡回演唱會最后一站——華海站,葉知秋會再次擔任助唱嘉賓,期待與歌迷們的見面。”
這條微博一出,等著吃瓜的群眾心中失望,葉知秋的虞采薇的粉絲卻一下子來了精神,紛紛留。
“哇,又見這兩個人同現(xiàn)舞臺!”
“虞采薇的演唱會,葉知秋第一場上京站和最后一場華海站都出場了,果然是有始有終啊。”
“哈哈哈哈我搶到票了!運氣爆棚啊!”
“一大群作家都在網(wǎng)上噴他,狗作者理都不理,直接跑去和虞采薇開演唱會了。”
“那件事就是一小群心里不平衡的作家在蹦跶而已,秦老都說了網(wǎng)絡文學也有可取之處,再爭也爭不出什么來?!?
“我三十多歲了,雖然看網(wǎng)絡小說少,但也覺得那些所謂文化人說的話就是放屁,什么網(wǎng)絡文學不但沒營養(yǎng),甚至無異于毒品,荼毒當代年輕人。我沒記錯的話,這些評價是二十年前用來說武俠小說的。”
“老子下班看個小說就圖個放松,沒想著吸收什么營養(yǎng),真要精神升華,看的也不是那些人的作品?!?
“你以為那些文化人看不出這個道理嗎,利益相關,屁股歪了而已。”
......
對不少歌迷來說,這兩天是值得期待的。
虞采薇的演唱會在星期五晚上,《歌手》突圍賽在星期六,正好隔了一天。
周五還要上班,早上,葉知秋踏入“拾光之秋”動漫工作室。
如今,工作室內(nèi)的氛圍已經(jīng)和葉知秋第一次來時的死氣沉沉、被低氣壓籠罩般完全不一樣。
《那兔》制作結(jié)束,前一段時間打雞血一般的氛圍也逐漸平復。